羅工柳《地道戰》(油畫.1951年)
1942年夏季反“掃蕩”開始后,中共冀中區委和冀中軍區號召冀中人民普遍開展挖地道活動,地道的構建不斷改進和完善,初步形成戶戶相遇、村村相連,既能隱蔽、轉移,又能便于依托作戰的地道網絡,成為長期堅持冀中平原抗日斗爭的堅強地下堡壘。地道一般寬1米、高1.5米、頂部土厚2米以上;地道內設有瞭望孔、射擊孔、通氣孔、陷阱、活動翻版、指路牌、水井、儲糧室等,形成能打、能藏、能機動的陣地體系。
羅工柳:(1916年1月5日-2004年10月23日),廣東開平人,中國現代著名油畫家、版畫家、美術教育家。早年就讀于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。抗日戰爭期間,曾在武漢政治部第三廳參加抗日宣傳活動,1938年到延安,入魯迅藝術文學院學習,負責《新華日報(華北版)》美術工作。1949后,曾先后任教于北方大學和華北大學。建國初期,參與創建中央美術學院,曾任任學院黨總支副書記。歷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、副院長、中國美協書記處書記、美協常務理事等職。2003年,羅工柳被文化部授予造型藝術成就獎。
地址:成都市新生路6號
郵編:610021
電話:028-85430202
傳真:028-85430722
地址:成都市新都區蜀龍大道中段620號
郵編:610500
電話:028-89390026